不良生活习惯可引起胃痛
中医认为肠胃是与消化关系最密切的脏腑,“脾主运化,胃主受纳”。腹部脏腑经脉最多,受外邪侵袭或内在所伤,以致血气运行受阻,或气血不足,都可能产生胃痛。
胃痛,是多种胃部疾病的表现。急慢性胃炎、消化性溃疡、胃痉挛及胃食道逆流都会引起胃痛。
中医认为肠胃是与消化关系最密切的脏腑,“脾主运化,胃主受纳”。腹部脏腑经脉最多,受外邪侵袭或内在所伤,以致血气运行受阻,或气血不足,都可能产生胃痛。
胃痛,常伴有食欲不振、恶心呕吐等症状。除了个人体质因素,肠胃问题往往也跟我们的生活习惯有关,如饮食不均衡、缺乏运动以及过于紧张、压力,都会诱发胃痛或加重病情。
下面,小编请来专家从中医的观点下探讨常见的三种胃痛:包括常因情绪引起的“肝气犯胃”、吃生冷食物就发作的“脾胃虚寒”,以及胃灼热疼痛伴有牙龈肿痛出血的“胃阴亏虚”型。
●肝气犯胃
中医理论中,肝主木,主疏泄;脾主土,主消化,所谓“肝木克脾土”。许多人因为压力大或是恼怒生气等情绪问题,而影响脾胃的消化功能。
症状包括胃脘胀闷,胸胁部有一股气到处乱串,或打嗝频繁,泛吐酸水,饮食减少,常因情志郁怒而复发或加重。
治疗方法:用方药(柴胡疏肝散)和针灸(中脘、足三里、胃俞、内关、太冲、阴灵泉)。
●脾胃虚寒
脾胃虚寒的主因是饮食不规律或是经常吃生冷食物、劳累过度、或久病体虚所致。症状包括胃脘隐痛,绵绵不已,按揉或热敷后缓解,喜欢热食,进食后症状缓解,吃太多则腹胀不适,偶而反胃吐酸水,胃口差,四肢冰凉,倦怠乏力,大便溏薄。
治疗方法:用方药(黄芪建中汤)和针灸(中脘、足三里、胃俞、脾俞)。
●胃阴亏虚
常见于慢性反复发作的胃炎患者中,胃脘隐隐灼热痛,伴有口干口臭舌燥、口舌溃疡、牙龈肿痛出血、饭后腹胀、心烦、便秘等症状。
治疗方法:用方药(益胃汤和竹叶石膏汤)和针灸(中脘、足三里、太溪、照海、支沟)。
保健脾胃的穴位
以下三个穴位,平时按照指示,每天按压一两次有保健脾胃的功效,疼痛发作时有止痛效果。如果疼痛还是持续,建议病患找医师求诊,采取其他方式,如针灸、服中药等。
★足三里
对因受寒或饮食所伤引起的胃痛,有缓解或止痛的效果。
穴位位置: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四横指、胫骨边缘。
按摩手法:按压穴位6秒钟,将手离开一次,再重复动作,每次10下,可促进胃酸分泌,使胃感到舒服,还能起到止疼的作用。
★中脘穴
对各种胃痛、食道逆流、打嗝、露脐着凉引起的胃痛,以及胃气冲心而感到的胸闷等有帮助。
穴位位置:这是治疗胃肠疾病中十分重要的穴位,它位于胸骨下端和肚脐连线的中央,大约在肚脐往上一个手掌处。
按摩手法:仰卧,放松肌肉,一面缓缓吐气,一面用指头用力下压,持续6秒后,放松手指,重复10次,就能使胃感到舒适。平时按摩这穴位有保健肠胃的作用,在胃痛时按效果更佳。
★天枢穴
消化不良、恶心想吐、胃胀、腹泻、腹痛,或者吃东西好像食物梗在胸口下不到胃去时,按一按此穴,会感到气机畅通。
穴位位置:位于肚脐左右两拇指宽处。
按摩手法:平躺在床上,用食指、中指、无名指往下压,按摩这个穴位约2分钟。
日常调养4法
胃痛的预防与调养尤为重要,建议如下:
1、饮食应清淡,少吃辛辣、避免油腻,酒跟咖啡就别再碰了。
2、饮食定时定量,尽量少量多餐,平时应少食或不食零食,以减轻胃的负担。
3、注意营养均衡,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,以利于保护胃黏膜,提高其防御能力。
4、学会放轻松,不要碰到重要的事就开始紧张,一紧张胃就开始莫名痛起来。
文章整理:妙技巧(miaojiqiao.com) 欢迎分享!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注明出处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