湄州妈祖 海峡之间的神
等我买好渡轮船票,那十来名戴着统一的黄色帽子,有点像是从台湾过来的游客已走上快艇,转眼就没有了踪影,只留下因客人太少而显得空荡荡的候船大厅。
午夜零点前后,我在正殿外的高台上支架拍照,只见人潮涌将过来,人头拥挤,无数双手高举着一炷炷星星般的香火,向殿前的香炉和殿内移动。
人潮很快又在零点过后不久散去,夜风中浓郁的香火一时还无法完全消散,完成了向妈祖祈福的人们,此时都带着满足离开了妈祖庙。千百年来,妈祖文化就在形形色色的人潮聚散中,向有着不同的政治、经济以及文化背景的人群散播。
浓浓夜色中,我往山顶上走去。往东往南往西往北都看不到海,橙色的灯光在夜空中映照出了高大的妈祖像。听说在海的另一头,正对着湄州的是台湾云林县的北港朝天宫,一尊样式、高度相同的妈祖与湄州妈祖就隔着一道海峡,不分昼夜,两相对望。不知道在同样的时刻,对岸那尊陷在一样的夜色中的妈祖,是否也刚刚歆享过信众们的烟火供奉?
妈祖脚下曾经是战壕
11日上午,酒店大堂内,在靠近大门的桌子上,摆有一尊峨冠红袍、坐在一张小木椅上的妈祖塑像,服务员说那是客人在昨天晚上请回来的。在这尊崭新的妈祖像后,一位打扮入时的女郎正在津津有味地看着当地报纸。
妈祖山门后的广场此时成了一个商业阵地,“可口可乐”公司早早就搭起了太阳伞,一个名为“泰山仙草蜜”的国产饮品也抢占了广场一角。这些年为重建妈祖祖庙捐款的两岸三地的人们,姓名和籍贯都被刻到了广场边的石碑上。
由矗立山顶的湄州妈祖石像往下,山脊上建有一组黄瓦白墙、飞檐斗拱的仿古建筑群。在许多建筑的屋脊中央,还立有两条飞龙,在蓝空中尤为醒目。这个上午,妈祖文化广场上,一个带有表演性质的大型的祭拜仪式正在进行。高高耸立的牌坊前,15位身着镶紫边玄衣的女青年围在摆满果品的红色供桌前,不时用塑料棒槌敲击铜钹,口中念念有词。诵经团的后边站立着一红二蓝三位长者,据说是湄州妈祖董事会的三位头人。中间那位身着红袍的老太太,是前任董事长,她在“文革”后致力于恢复妈祖祭拜,被人们称为“活妈祖”。
和副董事长薛金燕聊天,才知道山顶妈祖像脚下的那条“水沟”居然是当年海防部队运送物资的战壕!原来,从解放后到1983年,湄州岛一度是对台作战的军事最前线,而薛金燕本人在1979年转业前,一直带着部队在湄州岛上挖工事、修战壕。他指点着昔日的海防工事告诉我:太子殿上的“隐仙洞”当年是储藏军事物资的所在;刻有福禄寿字样的石头上边,曾经架设过枪炮。“鞭炮声总比枪炮声好。”听见正殿门前的鞭炮声,薛金燕感慨地说。2002年5月妈祖诞期间,在湄州妈祖金身巡安金门之前,薛金燕作为和平交流的代表,先期到金门去做筹备。那几天当中受到的隆重礼遇,让薛金燕至今难忘。
从1983年恢复妈祖祖庙起,台湾来的信众就从不间断。薛金燕说,山上的建筑除了正殿外,多数是由台湾同胞捐建的。在不断进香和捐建亭台楼阁的过程中,同根同源的台湾同胞们在心理上找到了慰藉。
文章整理:妙技巧(miaojiqiao.com) 欢迎分享!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注明出处!